躲在 Search Console 裏的 SEO insight
SEO 不是為了搜尋引擎而做事,而是要更深層的思考如何協助使用者在獲得知識的尋找過程。
這篇文章不是給入門者閱讀的文章,是給已經熟悉大部份 Search Console 與 Google Analytics 的人,發現許多數字只是表面,而無法看到內觀 (Insight/洞察) 時所閱讀的。
“誰能夠控制現在,就可以控制過去,誰可以控制過去,就可以控制未來”,說錯了,儀表板的重點雖然是現在,但透過過去到現在的變化,就能夠預測未來,也就是說,透過時間軸的變化,才能夠掌握現在,了解過去,準備未來。
雖然說 Search Console 有很多時間序列的數字,其中有三大類別:
- 點擊與曝光的時間軸,包含名次與點擊率:這部份可以依照網站的各個層面來看,如圖片影片搜尋,不同因子的呈現,時間與國家等等,當然關鍵字與頁面是最重要的,以及現在最新的 Discover (探索) 也包含其中。
- 覆蓋數的變化:其中包含切割不同因子的有效與排除,每一種成功與失敗都有時間軸,尤其最重要的是錯誤與警告,這也是最優先要解決的。
- 延伸檢索:若完全不做任何加強(延伸)的事,至少有一個項目就是手機版的可用度,但若網站有進一步的延伸優化的話,還有 AMP 及結構化資料,但單單結構化的可能性很多,包含事件,工作,食譜,商品,及搜尋框等等。
但事實上 Search Console 的資料不只這三大類,但主要也是這三大類別有時間軸,可以很輕易的掌握,而其他的不是沒有時間軸,不然就是效度與信度有問題。
而這三個類別中,有一個是最重要的外顯 KPI,也就是點擊,換句話說就是導流的效果,其中當然幫含曝光越高,點擊率越高 (包含排名),能夠獲得的使用者進來看的數字也越高,雖然網站的經營是看最後的轉換(率)出來的結果,但沒有使用者進來甚麼都不用說。
在檢驗這個外顯 KPI 點擊時,最重要的是知道其效果來源及分布的方式,其中幾個維度是要記錄的:
- 圖片與影片來源。
- AMP 的各種來源。
- 結構化資料的各種來源。
此時要計算的包含 CTR 以及 AMP 與結構化資料的比例,這也是這幾個月來 SEO 最重要的事,甚至現在已經可以這樣說,若一個網站沒有做 AMP 與結構化資料,幾乎是很糟糕的。
以現在的網站而言,AMP 與結構化資料的占比可以高達 70%~80% 以上,也就是說若沒做這些事的化,就代表這些流量是很吃虧的。
當然做任何事不可能一蹴而及就有結果,須要做很多事情才能夠有結果 (外顯) 的 KPI,而要去實現結果最重要的工作檢驗就是內隱 KPI,也就是檢索數,以及延伸的檢索數這兩項。
的確做網站最基礎的就是如何產出有意義的內容,而最簡單的檢核點就是網頁數,沒有網頁數這項最表面的內容指標,硬是要說頁面很少但內容很有價值因此說網站很有價值是不夠的,網頁數是一個很重要的指表,當然其中也包含整個網站的結構與內容的呈現。
而現在內容的呈現表現在這些 “延伸索引/檢索” 中,也就是透過針對不同閱讀情境有不同的呈現方式的手機版與 AMP 版,以及加入把資料轉換成資訊與知識的 “結構化資料 / Structure Data” 這兩大項。
所以在外顯 KPI 要提升的前一步驟就是提升內隱 KPI,但除了這個檢索數是很重要的 KPI 還有甚麼呢?就是在 Search Console 的下一項:連結。
此時就回到 SEO 的精義:
“用有意義的內容, 連到有關聯的網頁, 讓對的人去點擊與分享”
一個網頁的組成很重要的就是內容與網頁結構,但一個網站的組成是須要很多網頁,而如何把網頁之間連結好是 SEO 很重要的思維,而就像是第一句話一樣,SEO 是協助使用者尋找答案中的技巧,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猜出使用者要找甚麼樣的資訊或答案,提供給他,這就是網頁的連結該做的事。
只是連結出現在 Search Console 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但這部份最可惜的就是沒有時間序列的曲線,當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這是一個很難計算的數字,不像前面的資料可以每天有變化,連結數基本上有時不只一個星期才有幾次變化,更容易的是到幾週才會有一次變化,就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計算,這也是當時為甚麼 Page Rank 會失效的原因。
但連結對網站的組成是很重要的事,連結影響的不只是 SEO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 UI/UX 環節,其中包含使用者願不願意點擊更多甚至達到最後轉換的目的。
在 Search Console 中,有外部連結與內部連結這兩部份,而外部連結有時是 SEO 最不該去處理的,但有很多黑帽 SEOer 卻是以這個做為最主要的手段,也就是透過各種型式與網站建立外部連結,其中也有一項是連結農場,惡意連結等等,這個在還沒辦 Google 判定為黑帽手法之前的確是有效與迅速及成本低的作法,但若被認定的話,幾乎整個網域一年不用經營了。
通常外部連結的獲得靠的是內容,以及公關活動在其中的推播助瀾,加上社群行銷的協助,這些雖然在 SEO Taskforce 都是須要參與的,但困難度與成本比其他因子高出一些,也複雜一些,這個有機會單獨拉出來講。
但內部連結就是考驗著 SEO 對使用者介面與體驗的設計能力,因此看一個網站好壞,有時看的就是連結的分布,其中最主要的是這幾個數值:
- 內部連結數
- 第 500, 1000 個網頁連結數與分布
- 平均每頁連結數
這邊很明鮮的除了是要去記錄 Search Console 數字的變化,其中平均每頁連結數更是要去除索引數。
這邊就會有一個常問的 FAQ?Sitemap 到底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事實上網站的連結是有效與完整,Sitemap 的價值就會降低很多,因為 Google 去檢索網站主要不是靠 Sitemap,而是網頁的連結。
如何建立 Google Crawler 認為有意義,有價值,有效果的連結,事實上就回到一開始說的,要找到使用者覺得有價值想點的連結,就是有價值的連結,但這也是最困難的,也是每一個網站都不一樣的,雖然有方法論,但要去實作也不是那麼簡單。
大家可以回去自給的 Search Console 看看,每個網頁被 Google 判定有幾個連結是有價值或意義的,此時大家也可以回去看網頁看看,一個網頁有幾個連結?
大部份的網站的連結數多是在 50~200 之間,但被 Google 承認有效的往往只有 20~30,這已經算正常的了,很多網站的連結都是沒意義的,最後平均下來不到 10 也是不意外。
拉回來再來看網站的檢索,這也是唯一新版目前沒有的數字,也就是 Google 爬蟲每天來爬多少的網頁,此時就可以計算幾個有趣的數字:
0. 檢索數
- 有效檢索 / 所有 (有效+排除)
- 檢索數 / 有效檢索
當然這幾個數字是越高越好,但要多高基本上是依網站的形式有所不一樣,有些網站可以高到都超過 50%,也有網站都低於 20% 的也有,但最重要的是掌握這些數字的變化。
雖然有時常說 KPI 指的是一個最終極的數字,但實務上真的在實作時,要去檢核的值是相當多的,只是有時這些數字的價值不是在絕對值,而是這每一個數字之間的關係,其關聯度及時間的變化,來檢核自己有沒有做對或做錯,這幾乎是 SEO 工作最基礎的一項,比任何事更重要。
這篇是給 SEO Taskforce 的小組成員以及顧問,在做 SEO 時不要再去以排名或 TDK 去思維,而更應該是以 User-Data Driven UI/UX Redesign 為基礎的思考,找到網站真的結構與價值,如何透過 Google 的 Search Console 來看使用者行為,進一步的提升搜尋流量,讓每一個使用者到到自己要的,此時網站的價值就不言而喻了。
下面附 Google Sheet 的項目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