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經營的全面手冊

新媒體時代:理想與實踐的距離

在前年的三月,當時寫了一篇文章,叫「新媒體時代的迷思與哀愁」,講到雖然網路創造了有別與傳統媒體的新媒體,但事實上很多觀念還是停留在舊媒體的狀況,當時有感而發寫了 2 萬多字的文章,規劃了一些可實作的項目,在擔任幾家新聞媒體的顧問兼工程師的情形下完成了一些,覺得似乎好像還是有一點點的在前進。

但一個月前,有一個 Youtuber 做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影片,批判了台灣的新聞媒體,雖然沒有從頭到尾看,因為其中有一些是「特定媒體/特定記者」的問題,但有很多問題是越看越汗顏,想到兩年半前的文章以及這段時間的自我期許,事實上進步了多少?

但當時看到的時候,想到的就是這一系列的文章,以及我在去年寫的文章,想到朋友的一句話:「若是技術能夠改變新聞的現狀,Gene 可能是最有可能做到的」(非原文而取原意),這句話聽起來很好聽,但只是他是在 2016 年說的。

結果是甚麼,雖然這幾年不能說是無所做為,但事實上投入的時間占比可能連 10% 都不到(當然除了理想外還是要工作、生活、家庭),比較多的是自我哀怨,更不要說是有成果了。

在去年也嘗試著想振奮自己,寫了下面一篇文章再激勵自己一下,但事實上真正的效果不如上面的那位百萬 Youtuber 的效果:

在有了 ChatGPT 之後,想說把之前寫的 2 萬 2 千字透過這樣的 A.I. 弄得更可以讀懂,所以把當時的五篇文章 25 點濃縮成下面的文章:

新媒體的未來實作摘要

在新媒體的時代裡,認為僅僅批評並不足以促使進步,必須透過實際的策略和框架去驅動改變。以下列舉了一些新媒體應該考慮的重要方面:

  1. 導航欄的改進:過去的新媒體將傳統報紙的分類概念直接搬到網站,效果不佳。建議導航欄應更有針對性,提供更相關的內容和個人化的選項。
  2. 標籤的價值:對於文章,除了標題之外,標籤也是一個重要的導讀元素。標籤能助於讀者更快地進入閱讀情境,因此必須正確和有意義地使用。
  3. 延伸閱讀的考量:提供與主要內容相關的延伸閱讀可以增加讀者的停留時間,但這需要編輯投入時間和努力。現有的延伸閱讀通常是為了吸引流量,與原始內容的相關性很低。
  4. 標籤驅動的事件議題導讀:利用標籤可以方便地建立與特定事件或議題相關的文章鏈接。編輯應考慮將相關文章按照標籤重覆數進行排序,以提供更有深度的閱讀建議。
  5. 麵包屑的再利用:傳統的麵包屑導航提供了文章的層次結構,但在數位世界中,這種方法可能不太適用。標籤的網狀結構可以提供更多的連結選項。
  6. 文章目錄的重要性:良好的章節目錄能提高讀者閱讀與搜尋資訊的便利性。雖有觀點認為現代文章短小,無須目錄,但良好的標題結構有助於SEO。合適的HTML標籤(如H1、H2)不只便於人類閱讀,也讓搜索引擎爬蟲更容易解析。目錄也有助於精確關鍵字的使用和建立內部連結。
  7. 文章目錄與閱讀進度:目錄能瞭解文章重點,且可直接點擊跳轉。提供讀者閱讀進度提示,如「進度條」,能增加閱讀體驗,但需根據裝置(桌機或手機)適當呈現。
  8. 小標題的利用與段落延伸閱讀:小標題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和結構化信息。段落延伸閱讀提供更多背景知識,但應避免成為廣告。自動或半自動化的延伸閱讀建議清單有助於提供更相關的內容
  9. 小標題的應用與段落語意分群:段落和標籤可幫助進行初步的內容分群。正確的標籤和段落有助於確定文章的重點,使描述更為準確。
  10. 社群編輯的署名與其重要性:現在許多人僅看社群平台的標題、文案、圖片而不真正點進原始文章,多數的觀點基於社群編輯的導言。社群編輯的影響力現在已經超越主編,但他們通常不被認識、署名或給予信譽,因此新媒體需要正視社群編輯的價值,建議給予他們公開的認知和署名。
  11. 社群編輯的參與方式:社群標題和文章標題的目的有所不同,社群標題更注重問問題和提出觀點。社群編輯的主要參與項目包括標題、導圖、和標籤 (#Hashtag),因此需要有技能和資源製作吸引人的社群預覽導圖。
  12. 社群與社群編輯的回饋:社群編輯創作的優質內容和討論不應只被視為導流工具,而應視為文章的一部分或延伸。建議將社群討論和互動整合到原始內容中,讓文章生命力更持久。
  13. 社群編輯與社群網站的關聯:社群編輯是社群網站的策展者,不僅做為內容的導讀,還要帶動雙向討論。社群編輯需要找出最合適的方式和平台與目標讀者互動,這需要特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系統性地進行社群互動,降低其成本,並考慮使用直接通知的方式,在不同社群媒體之間發布訊息。
  14. 社群的連結與策展:社群策展超越傳統的粉絲專頁和社交平台,涵蓋更廣泛的網絡連接,社群策展的價值在於連接和策展內容以及導流,並利用工具如CrowdTangle追踪內容在社群的流動,並引入不同觀點加強內容價值。 社群策展應超越單一觀點,強調多元連接,打破同溫層。
  15. 主要標籤與次要標籤:一組好的標籤可讓讀者快速抓到文章要點。主要標籤數量應控制在10個以內,以確保清晰度。推薦設計主要和次要標籤,有助於區分重要性和焦點。
  16. 標籤推薦系統(編輯時):導入標籤推薦系統有助於編輯選擇合適的標籤。提供的標籤應建立在過去文章的基礎上,融合外部資料如Search Console和語意網路,並且正確的標籤有助於提高文章的可見性和連接性。
  17. 標籤推薦系統(使用者資料回饋與後編輯):標籤應捕捉事件的各方面,包括人事時地物因果,利用Search Console的資料可以提供缺失的標籤建議。透過使用者資料驅動的建議清單可以改善和完善標籤,建議的標籤應經過編輯的審查,以確保質量和相關性。
  18. 標籤的標籤:標籤可以具有多種屬性。例如,它可以是分類、旗標(如“熱門”或“編輯精選”)或專題。一篇文章可能只有一個分類,但可能屬於多個專題。標籤還可以代表書籍、電影、活動等,並可以具有特定的格式或屬性。
  19. 對使用者的貼標:了解讀者是透過其閱讀歷程,而不是簡單地使用第三方 Cookie。最好的方式是了解使用者的喜好,這可以通過分析他們閱讀的文章、商品和專題中的語意網路和文字雲標籤來完成。這些標籤和其權重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使用者,從而提供更精確的推薦和廣告,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如果我們有足夠精確的標籤系統,我們可以真正改善使用者的點擊意願。
  20. 標籤頁的使用性:雖然標籤頁能呈現內容重點,但由於其零碎性,無法完整反映一篇文章的脈絡。為解決此問題,可考慮使用“組合標籤”來提高資訊精確度,結合兩個以上的標籤來指向特定內容,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搜尋結果。
  21. 策展頁 (Curation) 的價值:直接使用標籤可能無法反映所有相關資訊,因此有時需要進行策展,將特定主題或議題下的文章集合成列表。這不僅增加了內容的價值,也使得資訊更易於閱讀和分享。
  22. 懶人包的優勢:懶人包通常包含大量資訊和關鍵字,成為搜索引擎結果的主要入口。但除了只提供連結,懶人包應包含充足的內容,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價值。與傳統的列表頁相比,持續更新的懶人包具有更高的價值。
  23. 策展列表頁的連結價值:策展列表頁不只是進入頁面的起點,還能串接不同內容頁,提供延伸閱讀建議。有效的策展可以增強閱讀者的閱讀體驗,使資訊更加完整和有組織。
  24. 跨媒體策展的考量:單一媒體可能難以涵蓋所有相關資訊,因此考慮跨媒體策展可能更能滿足讀者需求。策展者的角色不再僅是內容創作者,更像是一名“策展主播”,旨在提供最佳的閱讀體驗和資訊導引。

八種不同角度的實作

上面的 24 點原本是 26 點,但後來我刪掉了其中兩點,這邊也請 ChatGPT-4 幫我再精化與濃縮,雖然上面的 24 點已經是很多概念的濃縮再濃縮的濃縮:

  1. 新媒體導航與標籤:過去直接複製報紙分類至新媒體效果不彰。現今,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導航欄、有意義的標籤,以及利用標籤來強化事件或議題相關的導讀。
  2. 閱讀體驗的優化:提供良好的章節目錄、小標題、及閱讀進度提示,不僅有助於SEO和閱讀便利性,也提高閱讀者的整體體驗。
  3. 社群編輯的價值:由於社群編輯的影響力已超越主編,新媒體應給予他們適當的認知和署名,並整合其創作內容和社群反饋到原始文章中。
  4. 標籤系統的完善:導入標籤推薦系統、使用者資料回饋、標籤的多種屬性及組合,以確保文章的連接性和可見性。
  5. 讀者認知和推薦:透過分析閱讀者的歷程和喜好,利用精確的標籤系統提供更適切的內容推薦和廣告,增強用戶體驗。
  6. 策展頁和懶人包:透過策展特定主題的文章,提供更集中的資訊,同時,懶人包作為一個包含大量資訊的資源,也為搜索引擎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7. 社群互動與策展:新媒體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來有效地與讀者在不同的社群平台上互動,同時,策展內容以及利用工具追踪內容的流動,強調多元連接。
  8. 文章內容的結構和連結:使用合適的HTML標籤和良好的標題結構,以及建立內部連結,增強文章的結構和SEO效果。

用「實作」去「實踐」,最後才能夠「實現」

我本身較不傾向於極力宣傳某一特定的理念。因為,我深信「獨立思考」的重要性。這種思考能力不是透過持續地傳遞或推銷來培養,而是要透過一個可以刺激思維的環境來促進每個人生成自己的見解。這種環境可以透過具體的系統或實作來創建。

實踐這種環境不僅需要技術的支持,還需要人們的思維方式有所改變和投入大量的努力。我不只是想提出問題,我更希望能夠實際創造一個新的現實,這個現實可以解決或至少減少目前所面對的挑戰。

最終,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新的想法或創新,而是一個讓每個人都能夠自由思考、發掘自己見解的世界。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能夠鼓勵更多人走向這樣的方向。

「AI 使用」:摘要與潤飾 ChatGPT-4、文章首圖 Bing w/ DALL-E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