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網站的關鍵字流量探索(但不包含探索)

每次參與一間新公司時,都會直接說在半年內不會討論有關「關鍵字」的部份,更不要說是排名了,也不會跟產出內容的記者與編輯討論相關議題,但半年後等到系統與觀念有一定的穩定後,就會開始。

在操作關鍵字的先行工作

這個半年的說法就是代表有幾件事的完成須要這麼長的時間:

  1. 有關技術的系統修改與加強開發是 SEO 初期的重點,且這須要足夠的技術開發能力與技能點外,更須要時間,對大多數公司而言,可能半年還只是剛好找到工程師開始做到一半的時間而已。
  2. 與其給產出內容的編輯、記者、商品行銷人建議的話,應該是要提供工具讓他們了解使用者行為,讓他們感受到內容的方向與方式是如何被讀者與使用者接收與回饋,而不是先給他們下指導棋。
  3. 更重要的是應該是降低編輯的負擔,與其是叫他們多做甚麼事,更重要的是提供工具讓他們少作一些事,至少要做到提供足夠的工具或整合出系統讓他們所要增加的負擔減少,或者是讓產出有感。

而技術上與系統上的優化真的須要半年,而編輯透過 Google Search Console 等等的工具從學習到了解,以及將舊流程降低工作量,或是實作整合新流程有些公司可能連一年還做不到。

對記者編輯的三個要求

所以我對文章產出的內容編輯在這個半年之前,只做三個小要求(不見得很小?):

  1. 下好標籤,透過 5~10 個標籤導引讀者能夠更好了解內容。
  2. 下好小標,透過小標與段落的思考與實作,可以讓 TOC (文章目錄)、段落延伸閱讀與廣告呈現的更精確。
  3. 延伸閱讀,不要為了流量或是一時的熱門去建立延伸閱讀,這個系統就可以做了,而是真的要以內容相關與情境相同去展開。

當然也是因為我是屬於「習慣先檢討自己的感覺不良好工程師」,所以還沒有提供足夠好的系統之前不會去「要求」內容產出的人,在還沒有 ChatGPT 的年代,至少會做到下面的項目才會讓編輯參與。

在「如何下標籤 2.0」的系統開發 (2022–12–13)

但開始重新更新十年前的 Webmaster 成為 2.0 的 230 天之後 (Server Uptime),已經有一些工具可以讓編輯可以透過工具了解使用者行為,尤其是如何下標籤符合使用者搜尋行為的關鍵字,在最近也進化到能夠對「探索」有進一步的建議,說不定不須要等我建議,直接用 A.I. 工讀生都會比很多人來得強了。

這邊就列出幾個角度與 Demo 讓大家知道如何探詢關鍵字吧:

新進關鍵字的提醒

打開 Goolge Search Console 的報表,可以看到一堆關鍵字,當然有些網站大部份前幾名都是品牌字,但大型網站就不一樣,每天的字變化可能很大,要內容編輯一眼看出那些字是新的或舊的,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每一個編輯所知都有限。

因此可以用這個關鍵字,那時進到這個網站搜尋流量的關鍵字前 10 名、前 30 名、前 100 名或是前 300 名,而為甚麼要用這幾種名次交插來看,因為每一個時間點每個角色都不太一樣,所須要知道的敏感度也不一樣,看前 10 名可以看大事件的趨勢,看前 100 名以上可以看小事件的變化。

但可以從首日也是第一次進榜的日期來看,但也可以用曝光次數最高日期來看,因為最高曝光越近的代表也越重要,像上圖就是用最高曝光日期來排序的。

區分長期關鍵字與短期關鍵字

你知道你網站那個關鍵字經過很長時間一直都有帶來流量嗎?這個反而是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很難看到的,因為可以看到總流量,但無法看到的是總天數,雖然是可以一天一天去查所有關鍵字,只是這是不可行的。

上面的次數就是天數,用的是那些關鍵字一直在進入那個網站前 30 名的天數,可以看得出來有些是超過 100 天,甚至有四個字最近一天還是在排行榜上,這就可以知道那些字是可以用來做長期經營。

損失關鍵字的發現:

既然有新關鍵字的提醒,就有舊關鍵字不再有流量或是一定的流量,只是這角度就至少有兩種常用的角度,一個是用在一定的時間不再進入流量排行榜的最近字,另一個是原本最常在排行榜,但最近沒有流量了的這兩個角度。

所以知道這邊就有幾個參數:流量排行榜的名次 (10, 30, 100, 300),離榜的天數 (10, 30, 100),以及在排行榜上最少出現的次數 (7, 28) 的各種組合,以這邊來看就提供了 24 種組合,加上會用的首日、最近日、次數、以及最高曝光、最高點擊、最高名次的數字與日期,就有 9 種排序的角度。

損失關鍵字是很難找到,但著力點倒是很簡單的,就是「寫新的內容」,但若這個關鍵字本身就是時事字的話就沒辦法,但若是可以透過內容的增加是更好的,不然還是有其他方式去做的。

流量正在上升與下降的關鍵字

的確有上面的新進榜的關鍵字角度,也可以知道那些關鍵字不再有流量,但大部份的狀況是在其中,也不是新的也不是離開的,而是上升或下降的,只是每個字都有起起伏伏,那有不上升與下降的?

這邊就用一個很實用的角度來看,只是看的不是排名,而是點擊數:

預估公式:這個關鍵字這個月的曝光與點擊數所產生的點擊率,套用在這週的曝光量可以獲得一個預期的點擊數,而這個預期點擊數比實際的點擊數來得高,代表點擊率下降,因此就可以去查看是否排名下降,反之亦然。

這邊的概念是,排除曝光的變動所產生的變動,因此是以 CTR 來看,因為大部份的 CTR 的原因是排名以及須求改變,而對應排名的變化就以知道如何?

或用預估落差排序,一個角度是認為排名的變化不是重點,影響流量才是重點,有些字排名變動很大,但事實上對點擊量影響不大,因為整體的曝光並不大,所以上升與下降都是以落差來看,排名的變化倒是種參考。

但就上面的圖來看,可以看得出來會上升的原因是週名次比月名次進步,也就是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實務上來看並不絕對。

關鍵字的逐日變化 (每週)

當然要一目了然一個網站的關鍵字變化,最簡單的是把每天的前 30 名或 100 名的字展開來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上面這張圖除了展開這週的每天曝光前幾名的關鍵字,也依這週上榜次數塗上了顏色,越深的代表越罕見,越淺的甚至是白色就代表每天都有,通常價值不高,而深色的在較早的日期代表正在慢慢消失,但相反的越深的在後面幾天代表是正在開發或是上升的關鍵字。

除了用排行榜展開外,也可以用「新關鍵字」的角度展開,會更直覺每天的變化,也就是可以看得出來每天在流行甚麼也是挺有趣的。

關鍵字萃取與組合字

可以從上面可以看到這些關鍵字最大的問題常會有兩個以上字組的關鍵字所產生的組合字,像上面就同時有「蛇丸特調」與「可不可蛇丸特調」,更不要說像下面的「影評」「結局」「評價」「劇情」可以跟任何電影名合在一起,這在關鍵字的使用與發現就須要經過一次的萃取。

在七月的時候,把在 2007 年寫的「泡沫演算法」實作,大家就可以看到就可以把組合字切開來,透過這樣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降低關鍵字的重覆性,另一個是找出這網站較有價值的組合字方向,因為有時那些關鍵字是單獨精確的字是沒有流量,但包含在其中的流量很高,例如電影網站的「結局」是很容易被忽視的組合字。

關鍵字該如何面對

透過這些方法可以知道使用者透過搜尋是如何進到我們網站的,尤其是關鍵字的角度,這也是我在「上班」的第一天常會說的:

在公司做決策要有三種不同角度出發才是較完整:第一個是出錢的老版,沒有人敢說他的想法不重要,也須要聽他的話;第二個是經理人與專業的人,就是在座的各位(環視一週偷看大家有沒有低頭);第三個是使用者,也是很容易輕忽的角度,這也是我在這邊透過 Search Console 衍伸的報表、儀表板提供給大家的角度。

的確一些流量不高的公司,可以由老版說了算,或是由專業人士提出就夠了,因此可以去做一些「關鍵字規劃」來去影響 SEO;但一個大型的網站,無論是媒體網站或電商網站,雖然老版與專業人士還是很重要,但相對的不去聽不去看使用者的回饋就很危險了。

所以上面所說的,只是關鍵字觀察的基本角度與工具,甚至還有更多的角度,是須要更高的「智慧」去發現與解讀,這些就是半年後的事了,甚至也是不能只考慮 SEO 的事了。

附註:這篇文章本來是要寫到有關探索的關鍵字部份,但已經到 3000 字就作罷,只好請待下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