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onsole 影片網頁數的提供 讓影片在網站的重要性又更進階
--
在今年的 7/11,Google Search Console 已經可以在部份網站看到五月 Google I/O 展示有關影片檢索的新功能,在台灣也在 7/15 也回報說有些網站也看到有這項功能。
而一直到 8/22,才真正開始全面讓所有的網站更新介面,看到有關 Video Pages (影片網頁數) 的功能,就在 8 月中更改 Index (索引) 中有關 Pages (原涵蓋範圍) 之後一個星期,這讓 Google Search Console 報表的解讀變得更豐富、更重要、更全面,但有沒有更簡單,就見人見智。
但這樣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報表就有 6 個跟影片有關的資訊了:
- 搜尋結果的搜尋外觀的影片:這是指一般搜尋時有參考或出現「影片結構化資料」的搜尋行為。
- 搜尋結果的搜尋類型的影片:這是指在 Google 用影片搜尋的狀況。
- 強化項目的影片:Google 有抓取到網頁提供的影片結構化資料的數目。
- 影片網頁索引狀態:Google 判斷出有判斷出有影片資訊的網頁數,及其相關資料。
- Sitemap:若有提供影片 Sitemap 的話可以從中看到是否正常抓取。
- 檢索統計資料中 Google 影片 Bot:可以從這報表看到影片抓取是否有正常,尤其是很重要的是速度。
若有超過 10 年以上的 SEO 經驗的 Specialist,應該記的約是在 2005 年的時候, Google 曾把一個網頁具有「多媒體」的屬性做為很是否有價值頁面的排名因子,這多媒體當時從包含圖片到影片,但事實上那時大部份的網頁多還是文字居多,圖片還並不普遍,更不要說影片了。
因此在 2010 年有一段「發文該不該附圖」的辯證,只是隨著圖片的成本越來越低,使用也越來越普及之後,這個討論已經不再被提出,只是在那時影片製作、散播、爬取的成本也是較高,雖然也是說影片是相當重要,但影片在搜尋的進展並不算快速。
在通常長期追蹤 Google Search Console 的資料來看,通常會有一個數值叫「多媒體占比」,是在 2019 年當 GSC 改版時就有把搜尋類型依網頁、圖片與影片分開,且在年底也加入搜尋外觀的影片數字,就會把這些數字加起來除於總流量就是多媒體占比。
多媒體占比在每種不同網站的表現都不太一樣:
- 評論、新聞性(不是電視台轉型)網站:通常是低於 5%,但若低於 3% 就代表是有網站有結構性問題或內容製作經營問題。
- 美食、娛樂、旅遊、影評相關網站:通常因為圖片搜尋數量較高,因此多媒體搜尋占比會超過 5%,但不常超過 10%,雖然也有看過到 15%,但此時也是要檢討是否文字過少。
- 電視節目網站、電視新聞轉型的新聞網站:因為幾乎每一篇報導或內容都會有相關影片,因此多媒體占比約在 10%~25%。
- OTT 網站:因為本體是影片,且文字內容較弱,所以多媒體占比可以在 33%~50% 之間。
只是多媒體不只有影片,也包含圖片,且圖片在 SEO 中的要素一直會被高估或低估,但更麻煩的是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中目前是很難去「除錯」圖片的相關問題,因為即使有 ImageObject 的結構化資料,GSC 也看不到抓取的狀態與搜尋結果的狀態。
在之前 Google 提供的「影片最佳做法」就有說到,影片網頁有幾個被找到的來源:
- Schema:在網頁上提供 VideoObject 的 Richdata
- HTML:在網頁上有(例如
<video>
、<embed>
、<iframe>
或<object>
) 跟影片相關的標記。 - 影片 Sitemap:Video Sitemap 有自己的「影片 Sitemap 標記定義」
這邊從下面的文件都可以看到,這邊就不重覆了:
但有幾個重要的事這邊要再提一下:
- 為每一隻影片都有單一的網頁,不要全部都放在一個網頁上
- 手機與桌機盡量要有相同的影片網址 (代表 AWD 最好不要)
- 提供高畫質的縮圖,除了尺吋外,因為有不少縮圖者喜歡用底圖或是透明圖來排版,就不合適做縮圖
- 不要用太複雜的 Javascript 與「複雜的使用者操作或特定網址片段」,且要有顯眼的位置
但這次的影片網頁數的資訊,更完整的提供讓網站經營者更了解 Google 的搜尋引擎在這方面的指引,單單提出可能會影響到 Google 無法索引影片的項目就有:
- Google 無法判斷網頁上是否有顯眼的影片
- 無法判斷影片位置與大小
- 影片太大或太小
- 無法使用 MRSS,請嘗試改用 schema.org
- 無效的影片網址
- 不支援的影片格式
- 不明的影片格式
- 未提供縮圖網址
- 不支援的縮圖格式
- 無效的縮圖大小
- 縮圖已遭 robots.txt 封鎖
- 縮圖是透明的
- 無法取得縮圖
- 影片未處理
- 影片尚未處理完成
- 在代管服務上找不到影片
- 縮圖遺漏或無效
- 縮圖無效
總共有 18 種無效的原因,事實上單單縮圖就有 8 個,其他的才是影片,而這個 18 個項目最重要的只有幾個,其中對內容製作者最重要的就是「Google 無法判斷網頁上是否有顯眼的影片」。
文件上是這麼說的:
Google 找不到足以視為顯眼的影片,因此無法將其判定為這個網頁的影片。
建議你先修正其他問題,再修正這個問題。在某些情況下,這個問題可能是由 Googlebot 中的轉譯問題所造成,因此你可能無法修正這個問題,但請務必將影片置於網頁上合理顯眼的位置。
建議你使用網址檢查報表進行網頁即時測試,並檢視螢幕截圖,瞭解 Google 看到的畫面 (檢查網頁網址,然後依序點選「測試線上網址」>「查看已測試的網頁」>「螢幕截圖」)。如果影片不在初始畫面的位置,你必須嘗試其他測試方法。
這可能是這次改版最大的重點,就是影片要放在顯眼的地方,尤其是「初始畫面」的位置,也就是大約前兩三屏的地方(桌機就是第一個畫面),這可能是大部份「內容」網站最麻煩的地方,因為之前沒有好好的對影片做預設畫面與縮圖,若把影片放在最前面當「主圖」的話,版面會是個相當大的挑戰。
通常若是大部份的影片是放在 Youtube 等第三方的影片平台,通常大部份都會會是版面的問題,也就是「Google 無法判斷網頁上是否有顯眼的影片」,但若是自己的平台,可能最大的問題的確是在「縮圖」的問題。
而比較多人應該會注意到,這次的「影片網頁數」跟「強化項目:影片」最大的差別在那邊?
Video Object 指的是結構化資料的數目,通常是影片數,而影片網頁數通常是指有包含影片的網頁,因此若是一個網頁放很多個影片較多的話,影片強化項目會較多,或是相反的很多網頁放同一個影片的話,影片網頁數會較多。
但比較麻煩的是,在索引的影片網頁數指的是目前已經被「索引」的網頁為基礎去看有沒有影片,而強化項目影片的網頁本身不只須要被索引而已,且要更有價值的被 Google 認為可以推給使用者,之後去分析其結構化資料,因此若是很多網頁本身被認定沒有價值,就不會有結構化資料的出現。
而有空的人,可以好好的閱讀這次 Goolge 為了這次影片索引報表所做的文件,雖然有點長,但若你是電視台/電視節目網站,或是 OTT 的技術人員及 SEO 專員,要好好的閱讀下面這文件:
像除了上面所說的之外,也注意到很多有趣的細節:
- OpenGraph 事實上 Google 爬蟲是會去使用的。
- Google 這次很重視縮圖,其中包含「不同的影片請勿使用相同縮圖」,這可能讓 OTT 很傷腦筋。
- 影片分成影片是「網頁上的主要內容」及「影片為網頁上的補充內容」,這部份並沒有完整的說明。
- 這次報表提供的除錯已經算很完整,其中今年年初有些網站的搜尋外觀曝光有時增減很大,可以有所機會解決。
- 居然 Google Crawler 沒支援 ogg,這點令人玩味。
15 年前網路有個「發文到底要不要附圖」的大戰,現在是不是又有一個新的戰爭「發文到底要不要附影片」即將爆發呢?或許這不是真的導火線,但至少又加了一些助燃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