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應該有的三種不同標題

Gene Hong, 還是黑貘
3 min readApr 19, 2020

--

所謂的標題黨指的是那些利用危言聳聽或誤導的訊息,騙那些只看標題就分享或閱讀的人,這招通常是相當有效的,而這個也是最容易被攻擊的地方…

但真正的問題不是這樣的標題是錯的,而是本來標題在使用上就有不同的用法。

標題三種類

通常用個簡單的說法,標題依情境至少分成三種,而要做到這三種情境都適用的困難度很高,所以我在撰寫系統時,就會刻意把這三種情境寫在不同資料欄位,讓編輯自行輸入,這三種情境也剛好在網頁上有不同用法與導流狀況:

1. 最常用的就是文本 (內文) 的標題,在 HTML 的網頁角度就是指 <H1> 這個標籤,也就是讀者看到最大字的標題,這個標題是用來導引讀者閱讀全文,有個 “大綱” 的導引,用 10~20 字來說明整篇文章的重點,這也是最傳統的 “記者/編輯” 所學的下標題的方式與技巧。

2. 但上面這樣的傳統標題並不適合在社群分享,因為社群分享的是觀點,或是問題的發問,講述為甚麼要讀這篇文章的原因,這樣的大綱提要的方式下標在社群分享是相當吃虧的,因此大家都反倒是以發問的方法下標,但這是不對的,因為社群事實上都是有獨立的標籤可以使用,例如在臉書是 “og:title” 這個 meta-data,不會直接使用 “<H1>” 這標籤。

3. 而在搜尋引擎的情境下,讀者事實上是在尋找 “答案”,而 Google 等搜尋引擎就是做這個問題的答案媒合,也就是如何在主要的標題提供給 Google 之類來爬取,然後在使用者在透過可能的關鍵字找答案,若這些關鍵字或相關的名詞若出現在 meta-data 的 “<Title>” 這個標籤,當然就會較為有利,這標題在閱讀時不會出現,更不會出現在社群網站,但在 SERP (搜尋引擎結果頁) 是相當明鮮的。

有時,不是那些 “標題騙人法” 的問題,而是目前在編輯寫作的概念上並沒有區分這三種不同情境的標題內容資料攔位,絕大多數只有一個輸入欄,因此大家只知道標題只有一種。

而在現在社群導流為主流的網站內容時,最後變成是那些 “你所要知道的十個生活小常識,尤其是第七點最重要 “ 這樣的結果,雖然也是為了社群流量刻意的寫作在內容農場是常見的,但相對的新聞網站沒有去區分這三種讀者觀點,就真的是對讀者不友善了。

當然以 SEO 的角度來看,搜尋在用的 “<title>” 是最重要的,但因為社群分享的觀點變成標題黨,或是因為 SEO 的觀點去改變寫作與下標方式,都是一樣不好的,而是在系統就 “可以有” 獨立的內容,而真的有社群編輯的資源參與,或是對於重點文章去特別去編輯,對於網站經營是相當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