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連結建立的七種思考角度
雖然我是在 2012 年開始做「SEO 顧問」,但早在 2008 年時就開始了「SEO 公司顧問」的角色,我的角色是以「開發工具」與「解決難題」為主,因為擔任 SEO 公司顧問最大好處就是不太用管初學者,因為會跟我溝通的對像,通常就是以「SEO 專員/Specialist」為主。
而在 2008~2012 年間的顧問就是以「行為分析/語意分析」為主,SEO 為次要的角色,自認為是在這領域是專長,雖然公司也是會問我相關的 SEO 問題,但想到要跟初學者講 SEO 就很麻煩,所以才會只在 SEO 顧問公司當 SEO 顧問可以把公司當作「中介角色」,除了很困難的問題不會須要直接問我。
所以當時很堅信一點,也就是 SEO 精義:
“用有意義的內容, 連到有關聯的網頁, 讓對的人去點擊與分享”. 《1》
也就是說 SEO 沒有豐富的內容與足夠的技術是很難做到的,畢竟這也是一個須要「行為分析」與「語意分析」做為基礎的工夫,不然就很容易走偏差,過了 12 年,現在還是這麼認為,所以當年寫了下面這篇文章:
也說到 SEO 是須要內容、技術、經營企劃三方面一起參與才能夠做好,也認為 SEO 是所有人須要有一定概念的必要,至少不要錯誤,只是這種想法是種理想,事實上是不太可能,尤其是 SEO 的複雜度與困難度越高,在 2016 年就放棄這想法,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當時想要「以工換物」的幫一家公司上課,畢竟我不認為我是夠格的 SEO 講師。
在還沒有上課之前覺得 SEO 概念很模糊,不知道從何下手,但上完課之後雖然有概念了,但也發現 SEO 太複雜了,也不知道從何下手。
後來賺了一台二手 MacBook Pro,但也從中獲得了經驗,要從「上課」到「流量成長」這過程有太多門檻,不只是 SEO 的知識須要一段不短的學習才不會一知半解,但之後從找到自己 網站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到真的有能力實地下去做,這每一個環節都有其困難度。
就像是連結建立,上面的 SEO 精義太過模糊,有人問我實際上如何知道是好的連結建立時,我就借用當時正紅的「Six Degree of Seperate」說法:
網站要做好的連結建立,就是讓使用者不透過搜尋,輕易的只靠不到六次的連結點擊,從原本的網頁到他想要的網頁,這樣就就是一個好的連結策略 《2》
但事實上這要做好也沒那麼簡單,這比任何原本說法也沒好實現到那邊,所以也提出了另一個方法,也就是網站的八個連結方向,其中也是參考「Don’t Make Me Think」的方法論:
在每一頁都須要有一個你最希望, 或你認為使用者最有可能會點的一個連結, 然後給明確標示出來讓使用者清楚的看到去點擊. 《3》
也就是說,若是能夠用八種方向:「前後上下左右內外」的這八種思考去連結建立,通常就很完整了《4》。
後來看到一本書說:「Every Page is Page One」,也就是說若是把每一頁當作是第一頁時,也就是落點頁時,此時又會導引出不同的連結概念《5》,這也代表有太多的網站受到傳統媒體無論是紙本或是廣播電視的線性思考是沒有不要的,連結本身就是一種非線性,連結建立也是網站本身很重要的精神。
但這樣說可能對很多人還是很困難的,因此最後我也只能要求把「延伸閱讀」做好,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延伸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下一頁,更也是瀏灠行為往前的連結建立方法論《6》。
而最近覺得有一個更「可實作」的說法:
在一個網頁中通常有 200 到 800 個連結中,如何分配 10 個有效的連結,包含從內容頁到內容頁,或是內容頁到中間頁,其中這 10 個連結是內容相關,且過了 3 個月後還是有 8 成是有效的,最好也是雙向連結《7》。
這其中包含了幾個很重要的要素:
- 這連結是容易被 Crawler 建立的,包含不能用 javascript
- 這連結是內容相關的,所以須要一定的語意連結
- 這內容是穩定的,也就是那些常改變的分類網連結是無效的
- 無論是內容頁或是中間頁,要思考的是使用者行為動線
- 基本上若是能夠做到雙向連結,這連結就非常有效果了
大家在看完章時應該有看到有《編號》就是這六種思考角度。
但事實上這篇文章是想寫透過下載 Google Search Console 的連結報表,來去看網站連結建立方向與方法好壞與否,做一個簡單的衡量方法的前言,但發現這前言太長就先切割出來。
原標題:網站連結深入分析 (透過 Google Search Console 連結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