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策展新聞 — 事件/議題簿
--
如何區分一個媒體是新媒體或是舊媒體,並不是用有沒有網站,有沒有透過社群平台或影音平台去發送那麼簡單,而是在概念上是否揚棄階層式的分類,以及自我認知與自我揭露媒體與受眾都有立場,更進一步知道訊息是一種連續不間斷更無法論斷的變形聚合體。
我們只是嘗試讓這樣的訊息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多樣的討論以及往我們期望的方向影響。
從分類到標籤
在 2014 年做新文易數有幾個目標:
- 讓新聞媒體了解除了分類之外,更重要的是標籤,所以新文易數的英文叫「A CAT (to) TAG」從分類到標籤。
- 透過整理出來新聞的事件列表,讓大家可以看到更多值得觀看討論的訊息,而不是集中在前一兩則容易被炒作的新聞。
- 透過標籤系統建立語意的字典,讓新聞能夠有更好的串接,也就是延伸閱讀,而讓大家知道一件事是有其脈絡及不同觀點的。
在 9 年前,有在用標籤的新聞媒體並不多,但在 2023 年的今天,現在的主流媒體已經很少沒有「標籤系統」,頂多是把標籤與搜尋關鍵字整合在一起,雖然離想推動讓標籤更有價值的目標有一段距離:
標籤的價值是讀者除了標題與圖示的導引外,透過這樣 5 個到 10 個的標籤,可以讓讀者更容易進入閱讀情境,尤其現在標題容易農場化時可以較避免誤讀。
當然以現在的角度,標籤已經是網站的基本工了,但說好好的善用標籤,或甚至用標籤打破「階層式分類」的觀點,很多網站並沒有好好的體認這狀況,因為現在的讀者已經不會用「分類」的方式去瀏灠,真正會點下一頁的是有很強的內容相關。
傳統新聞媒體的桎梏
一開頭那段話,用個比較簡單的說法就是:
每一頁都是第一頁
也就是以前的傳統媒體有封面,有頁碼,即使是電視節目,大多數的觀眾都是按照時間序去觀看,但現在的閱聽狀況,早就不一樣了,每一個網頁都是第一頁,很少讀者會進到首頁,因此不要說有頁碼的存在價值,甚至閱讀的方向是非常依個人的須求,因此在無法迎合讀者的須求情型下,這個「翻頁數/點閱率」只會越來越短。
當每一篇文章或新聞都是獨立的時候,閱讀會變得很零碎,在這種「去脈絡化」的閱讀會讓讀者對資訊的認知更淺薄,更不要說有心人士用單一價值觀說法去包裝成「中立、客觀」的話術,理論上網路的出現應該會讓資訊更為豐富更為流通才對阿?
會發生這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
- 媒體過於依賴社群導流,不了解連結的重要性
- 讀者過於淺薄,較難深入閱讀
- 記者編輯並不擅長這樣的網路文章格式
- 網路的主播與導讀已經超過傳統媒體的模式
新文易數的新聞事件簿嘗試
在新文易數做出來時,當時就發展「新聞事件簿」的功能,因為當時一開始也有做出「事件列表」,但要把這樣的事件依時間聚合與延伸,也花了不少時間,就想說若讀者能夠有這樣的閱讀平台應該對台灣的新聞有所改變,因此在做出來後就投身「新聞閱讀器」,也就是「讀者版」的新文易數,只是最後這案子因為業主喊停只好結束。
但還是很相信,若是有一個好的事件列表以及好的延伸閱讀,或許可以降低一些「同溫層」的隔闔,這也是近年來很重要的計劃。
只是當時發現完全要靠演算法來做到事件簿還是不夠完善,因為即使可以整理出事件,但要去判斷重要性與梳理脈絡還是很困難的,所以這計劃當時在想說若能夠大家一起去做這樣的事件議題整理,再把這些相同事件的整理在一起,無論是做為延伸閱讀或是讓大家了解立場不同的詮識,先求不同的同溫層能夠互相看見,再求理解與討論跟接受,或許能夠解決因為社群網路的流動性過高產生的同溫層內聚力過強的問題。
雖然這個最早原本曾建議「關鍵評論網」做這樣的計劃,當時因為最流行的是 Pinterest,因此用 Board 的看板觀念來整理脈絡,也曾經想用「複合標籤」來做這樣的集合,即使已經畫出 Markup 了,但因為精力的關係沒有完成。
除外也在三立與 TVBS 做過顧問的關係,也把這觀點介紹給他們,因此最後變成這兩家是最早做這樣的「策展頁」的網站。
甚麼是事件/議題策展頁
當然這樣的策展頁跟專題頁不一樣的,因為一般的專題頁不一樣:
這邊指的策展頁是將獨立寫作產出的新聞,透過較為系統的脈絡串接起來,而不是用標籤,因此多是主動的正向列表。
通常指的是正在發生的事件,無法預期會怎樣進行,通常是一篇篇新聞報導的型式,而不是像專題一開始就設定好怎做,即使是分幾篇但也是拆開來寫,因為是已知就不須要事後去策展(Curation)。
簡言之就是將新聞與文章串接起來這麼簡單,只是透過這樣的策展導引出閱讀情境,也就是當讀者閱讀一篇文章與新聞時,可以透過策展找出一條「軸線」去延伸閱讀,雖然跟「標籤」有點類似,但通常標籤是較為零碎,較難組成「閱讀情境」。
這樣的資訊可以在四個地方可以露出:
- 列表頁的總覽
- 策展頁的文章列表
- 文章頁上
- 首頁
策展頁的範例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網站都有這樣的事件/議題策展頁,而做得較好的總覽頁像下面的 NewTalk 與 TVBS 都是能夠讓人一目了然:
而若是文章列表做得最好的大概是中央社,有可以特化的「版型」,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脈絡:
而在文章頁中,互相連結也是很重要,但有做得較好的大概是公視與 TVBS 如下,這邊選的是同一篇文章有屬於兩個事件策展的呈現結果:
也有的網站的策展列表存在,但只是為了在首頁出現,像民視就沒有總覽頁,而中天只存在首頁,這都是很可惜的。
如何作好策展頁
因此一個好的策展頁通常要具有下面幾個元素才是做得較好的:
- 獨立的圖說:策展的標題命名是不會少的,但是否有好的首圖能夠導引閱讀情境是專頁度的呈現。
- 基本的描述與大綱:除了標題外,是否有描述與大綱也是更容易讓讀者一目了然。
- 時間區間與時間軸:一個事件最重要的是時間,很多網站只有標示最新時間,只有 Newtalk 顯示區間,只是較可惜的沒有 sparkline 之類的時間軸讓讀者知道時間序列。
- 主要標籤:標籤是容易讓讀者知道人事地物的關係,通常事件一定多少跟人地有某種關聯。
- 事件的分類與標籤:三立有針對事件做標籤,但似乎目前沒有媒體去算出這個事件策展的關聯標籤與變化。
- 脈絡與分段:當然事件議題的脈落除了要有時間外,也往往有不同的角度,往下去切割變得相當重要。
- 特化的版型:中央社利用特化的版型做出脈絡與分段,也把文章的下端去顯示這文章在這事件的導引,可以說是做得很不錯的。
- TOC 與 FAQ:Table of Content 文章目錄以及 FAQ 不只在文章可以使用,更可以在列表頁甚至是在脈絡上去做結合說不定是很有效果的。
- 延伸其他媒體與連結:想靠一個網站講出所有的脈絡是相當困難的,不只文章之間要延伸閱讀做連結,不同之間也更須要去做連結,這樣才能讓讀者更容易知道全貌。
上面這 9 點,是否讓大家在規劃這樣的策展頁有點概念呢?而我也在新文易數做了個「各媒體最新事件/議題列表」讓大家一目了然大家是如何在策展的,而在這邊也會嘗試著做策展之間的連結與延伸閱讀 API,讓資訊的連結更為完整。
策展頁的目的
希望透過新聞網站的進化,能夠讓傳統新聞進一步的進化成下一代的新聞,讓同溫層的屏障能夠薄一點,可以互相被看見,而不是加深不同族群的鴻溝,畢竟互相看見才是讓這差距被理解、被討論,才能夠讓這個社會更多元更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