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網站連結策略是對的?
大家都已經知道網頁的連結建立,是 SEO 的排名因子很高的一個環節,但到底要怎樣才是好的連結策略呢?
當然最簡單的思考當然是「越多越好」,只是這是一個沒辦法落實的「策略」,甚至做個「正規化」的說法,就是每頁連結越多越好,因為一個網站本來就會因為內容網頁越來越多,經營越久連結也增加,所以一個好的策略應該是讓每一頁能夠獲得多少連結做為很好的 OKR。
若是以連結來看,外部連結的價值會比內部連結來得高,但外部連結是屬於「公關/經營」比較會實際切入,「企劃/行銷」也是會參與,只是就內容或是技術這角度而言比較難下手。
但還是有很多人常問我,若是以非技術面的角度或是經營企劃角度,來去提升外部連結有甚麼須要注意,甚至是那一種最有效呢?倒是有種價值高低去思考與區分的方法:
- 只是交換連結(首頁)
- 連到非首頁的地方
- 連到更多不同的網頁(內容的引用或分享)
- 雙向連結
從最上面的只是交換連結是最沒有效率的,因為大部份的交換連結都是連到首頁,但首頁的名次或是品牌關鍵字是沒必要去提升的,因為第一名再上去就沒有了。
事實上有在觀察 Google Search Console 報表的人都會發現,在連結報表中可以「去重(去掉重覆)」,也就是連結再多,但都是連到相同的一頁或是從相同的網域過來是沒用的,GSC (Google Search Console) 的報表本身就提供這相關資料,也就是只是看「連結總數」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但有沒有進一步的想法呢?當然是有的,就是最好是連到會帶來流量的網頁,甚至是有長期帶來高流量的網頁,也就是說除了上一篇所說的,讓連結建立本來就不該是集中在特定的網頁,而是要分布的更廣外,若是能夠選擇的話,當然就應該是建立在對流量有效的網頁上。
但這想法很直覺與合理,只是單單要去做到就很麻煩,首先先下載 GSC 的連結報表,雖然只有 1000 筆,大多是夠用,然後去加疊網頁的流量,包含是不是有長效流量這件事也沒那麼簡單,幸好 GSC2 (Webmaster 2.0) 已經準備好這份報表,把每個網頁的流量與有流量的天數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是就只是把這資料給交疊起來看了,甚至也有部份的網址都已經把「標題」資料給抓下來,這樣看起來就更方便了。
這邊列出五個網站的資料,先來看內部連結建立,因為外部連結建立不是「技術面」能做到的,可以看得出來連內部連結有流量的頁數差異可以很大,從幾十個到快到 1000 的一半都有,包含對應的流量占比也是不一樣,當然頁數占比低的網站當然流量占比通常是低的,但也是有流量的頁數很高,但流量占比很低。
當然上面這張表似乎說著流量建立要有其固定性與彈性,也就是說除了要照顧到有長期流量的網頁外,若是能夠把具有短期流量頁面去想辦法建立連結。
通常近期的網頁因為「熱門網頁」是大家都會放在許多網頁顯眼的地方,所以連結一定足夠多,只是是否這會是有效的連結是另一回事,畢竟連結建立是須要時間的,有人實測連結建立有效是須要 9 個星期才行,這早就超過熱門網頁的週期。
比較困難的倒是有長效流量的網頁連結建立較困難的,說不定對大部份的經營者只知道瞬間流量高的網頁,而不知道有那些網頁是具有長效搜尋流量的網頁,更不要說那些網頁之前有流量的網頁須要加強連結,尤其是最近排名下降的那些。
當然每一個網站都有自己的屬性,包含連結建立的特性,也會因為品牌策略內容都會有影響,不只有網站技術而已,但這些都是一個不間斷持續性的進行,不是一促可及的,所以最後還是拉長時間看變化,這就不是這篇文章要說的…